12月26日,市博物馆开馆!“艺术与生态”中国海瓷艺术展成为开馆首展。首日,就有3000余人进馆参观!近400名孩子参与海瓷手绘!
那么,这座免费开放的市级博物馆究竟长啥样?这一海瓷展有何魅力?滨州究竟有啥考古发现?这里又将有什么代表性文物保存、展示呢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走进市博物馆,为您一探究竟。
开馆首日有3000余人进馆参观,近400名儿童参与海瓷手绘
12月26日早上九点,在黄河十二路渤海十六路东南首,市博物馆正式开馆。这天,没有开馆、开展仪式,但涌来的市民仍越来越多。来这里的人群有个特点,就是小手拉大手,孩子带着大人,迈进馆时一路指点一路笑。
为啥?因为开馆首展的海瓷艺术展有个最诱人的环节——儿童手绘。
展区中间,“停泊”着一艘海瓷号轮船,船体上摆放着待画的海瓷,还有无毒无味耐高温的手绘颜料,孩子们在兴奋地排队动手。每当他们完成一次创作,就在作品底部留下签名,向家长骄傲地展示。
看到孩子们高兴,家长们就放心地开始听讲解。据悉,这是我市规模最大、品种最全的一次海瓷展览,共展出富有特色的海瓷作品千余件,其中包括手绘看盘800多件、瓷板墙画10余幅、精品瓶10余个,相关手绘瓷器200多件。
展厅南头,是一座还原古代场景的“馒头窑”。它在用“红绸炉火”诠释着火与土、火与贝壳的“融合”过程。再往里看,有一架特殊的海瓷“扬琴”,敲击它,音符、音阶清晰明了,可奏出完整乐曲。展厅北墙,是一面巨大的“海瓷墙”,像是铺满贝壳的海底。展厅西侧,则是一个个玻璃柜,里面是当代画家的瓷绘作品。
“我们预料到孩子会喜欢,但没想到当天就有400多个孩子要画。出于安全考虑,我们引导孩子们排队等待,结果队伍越排越长。”山东海瓷集团副总经理王金鲁介绍。
市博物馆目前仅开放一楼临时展厅,二、三、四层将于明年陆续开工建设
市博物馆负责人王丽介绍,该馆于2015年3月挂牌成立。开馆后,市博物馆日常开放时间为早9点到下午17点,节假日照常开放,每周一例行闭馆维护,特殊情况另行通知。
在建筑上,该馆主体分四层,第一层主要包括临时展厅、导览服务区和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售卖区;二层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区——滨州市历史文化展厅,将以滨州出土的、富有滨州特色的文物来展示滨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明进程、展现滨州先人创造的弥足珍贵的艺术成就,告诉大家滨州先民是如何生活的;三层主要包括两个临时展厅、互动体验区、创意空间以及学术沙龙;四层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厅与反腐倡廉展厅。基于博物馆建设的复杂性、展陈施工的专业性和文物保管工作的特殊性,目前,市博物馆首先开放一楼的临时展厅。二、三、四层将于明年陆续开工建设,争取早日向市民开放。
当图书馆、文化馆都在吸纳文化人气之时,市博物馆有何独特定位呢?
王丽介绍,文物具有其独特性、惟一性,这是博物馆功能定位的前提。滨州市博物馆展示的是滨州的文物,是我们祖辈遗留的文化瑰宝。只有在这里,才能看到最全面、最细致、最丰富的滨州文物,这是我们滨州人自己的博物馆。
在具体操作中,市博物馆将秉承“人文、绿色、共享”的宗旨理念,围绕“让文物活起来”的主题,用独特性、地域性、专业性、互动性的深度、活泼解读,为大众服务。
目前,该馆正在建设公共微信平台和数字博物馆。规划中,数字博物馆不仅是创建一个滨州文物的网上展示空间,还设想在馆内建立一座高科技数字博物馆,通过高科技手段,大家可以亲手对文物进行拼对、修复,可以亲手还原当时的文物制作和使用过程,还可以更好地、全方位地观察文物的向背细节。该馆也在筹划学术讲座、文物沙龙活动,力争用多种形式吸纳最稳定最广泛的考古迷、文物迷、文化迷。
从丁公陶文、沾化杨家窑遗址、博兴佛造像、宋元城墙到明清世家文化,滨州形成了一条灿烂的文明发展序列
在很多人眼中,滨州是退海之地,无古可考,历史非常短暂,更没有值得一提的文物,也就没必要建博物馆。真的是这样吗?
“滨州是山东省境内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地域之一。如在邹平发现的孙家遗址是滨州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址,它属后李文化,距今大概8500-7500年间。这一时期的遗址全省仅仅发现十余处,非常少。”市博物馆展陈宣教部张卡介绍说,滨州大部属于黄河、小清河、徒骇河冲积平原,古代遗址多被黄沙埋藏于地下较深之处,而滨州地下水位又相对较高,暴露于外的遗迹则相对较少,但是这种环境反倒使更多的文物遗存更好地封存于地下,得到了更为有效的保护。应该说,滨州境内的文化遗存还是比较丰富的,其文化发展序列也十分清晰,文化渊源明确且自成体系。
目前,我市发现的各类文化遗址非常多,很多都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,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公遗址、龙华寺遗址、杨家盐业遗址群、丈八佛遗址和魏氏庄园等。这些重要的遗址不仅清晰梳勒出滨州的文明化进程,而且也为我市博物馆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。如丁公遗址的发掘出土陶、石、骨、蚌器等各类文物达5000余件,龙华寺佛教造像出土的铜、石佛造像被学界称为“近年来佛教考古的可喜收获”。
惠民县的大郭遗址商代墓出土了各类青铜器、玉器20余件。青铜饶、青铜彝上还铸有“戎”字铭文。在滨城区兰家商代遗址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,并发现了制骨作坊和殉马坑。滨城侯家遗址的发掘,出土了大量陶器、玉器、青铜器、骨角器。邹平小清河流域和大省庄也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。
商周时期,大量煮海为盐的遗迹亦是滨州极富特色的亮点,是我市古代海洋文化极为重要的一部分。位于沾化的杨家盐业遗址群面积达24平方公里,是当时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,出土了大量海盐生产工具盔形器和贝币、青铜剑、矛等。北朝至隋唐时期,佛教文化大量传入中国,博兴佛造像不仅有那时常见的石佛造像,还有铜佛造像、白陶佛造像等。这在其他地方十分罕见。惠民宋城墙、滨县元城墙是其时战争形势的固化表现。而明清,移民文化则推动了世家大族的集体出现,吴氏芬故居、杜家大院就是其文化遗留。自宋代以来,南北拉锯的战争、文化的交融和世家大族的出现,更是为滨州留下了众多字画、玉器、陶瓷、文房等弥足珍贵的文物精品。
可见,从丁公陶文、沾化杨家盐业遗址群、北朝佛教造像、宋元城墙到明清世家文化,形成一条灿烂的文物序列。而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正是镶嵌在这一序列上的璀璨明珠。让我们共同期待市博物馆其他展厅的建设和开放吧。
记者刘清春通讯员张卡